生態康樂旅遊圈:發展橫跨北部都會區 開拓旅遊空間

已發表 2022-03-03

已更新 2023-02-23

海岸保護公園
北部都會區-海岸保護公園發展地圖

「海岸保護公園」:優化尖鼻咀、流浮山至白泥一帶 睇日落熱點

發展濕地保育公園,同時政府亦建議透過收回尖鼻咀、流浮山至白泥一帶被劃為「海岸保護區」地帶的私人土地,在尖鼻咀至白泥面積約145公頃的「海岸保護公園」,並且引入有效管理模式,保育現有的天然海岸線及近岸紅樹林生態系統。「海岸保護公園」內更設由尖鼻咀至白泥、全長約12.5公里的海濱長廊, 提供步行徑及單車徑,方便市民及旅客觀賞白泥的日落。

而鄰近羅湖的沙嶺/南坑一帶的濕地,政府亦構思建設面積約4公頃的沙嶺/南坑自然生態公園,並提升沙嶺山巒及坡地的景觀質素,減低沙嶺墳場及待建的靈灰安置設施的視覺及環境影響。


生態康樂旅遊圈
北部都會區-生態康樂旅遊圈發展地圖

生態康樂旅遊圈活化大鵬灣及印洲塘一帶 提供綠色旅遊基建設施

至於在「北部都會區」東部地區的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正切合《施政報告》中提及「雙城三圈」概念中,與深圳合作開拓的「大鵬灣及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北部都會區」東部,包括香港的蓮麻坑、沙頭角、沙頭角海、吉澳海/印洲塘、沿岸村落和其他外島,以及對接深圳的沙頭角、鹽田和大鵬半島,都納入「大鵬灣及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的範圍。《發展策略》提出,港深兩地可運用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香港擬議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在保障港深兩地行政邊界完整及安全的前提下,共同構建梧桐山 / 紅花嶺 / 八仙嶺生態走廊,並訂立協調的保育措施及協作計劃;政府更建議雙方可合作提供綠色旅遊基建設施。

此外,構思中的項目更包括逐步開放沙頭角碼頭作旅遊活動,活化印洲塘一帶的村落,同時研究長遠全面開放沙頭角墟(中英街除外)所必須的配套,包括需要增設的邊境保安設施、法例修訂、研究土地用途、整頓違例建築物和其他相關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亦研究從深圳方面為東平洲提供水、電設施的可行性,並就設置跨境水路旅遊口岸進行商議及研究。


新界北城鄉綠道
北部都會區-新界北城鄉綠道發展地圖

新界北城鄉綠道:橫跨「都會區」

行山遠足已成為不少港人的假日活動,為配合發展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中提及了建設一條橫跨「北部都會區」的城鄉綠道,貫通山巒、濕地、魚塘和傳統鄉鎮村落,並可沿河畔長廊進入「都會區」的市區地段,串聯市鎮公園、特色建築和重要歷史地點;同時,又考慮開放七座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麥景陶碉堡」,並建觀景設施作為綠道的景點之一。


延伸閲讀:

北部都會區:規劃生態保育 進可持續發展

濕地保育公園:多功能發展 保育生態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