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濕疹困擾? 中醫解構治療方法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症狀為皮膚發紅、痕癢、出水泡,沒有傳染性。根據香港過敏協會的資料,香港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引發濕疹的原因都不一樣,目前醫學界也沒有明確的定論。

不過,有4大原因容易引發濕疹:

1. 遺傳情緒
患有濕疹的父母有超過5成機會可遺傳給子女,如父母雙方均患濕疹,遺傳機會更高。

2. 情緒
生活壓力或情緒困擾,導致患者內分泌失調、皮膚的抗敏能力減弱,從而誘發濕疹。病發時,患者情緒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有機會再次影響病情,形成惡性循環。

3. 致敏原
患者接觸到刺激皮膚的物質後引起過敏反應。香港常見的致敏原包括塵蟎、動物毛屑、花粉等。

4. 天氣
秋冬季節,天氣變冷及乾燥,人體皮膚油脂分泌減少、水份加速揮發,使皮膚表皮的保護膜變薄,容易導致皮膚瘙癢及「甩皮」等症狀,誘發濕疹;而在和暖潮濕的春夏之間,濕度高會阻礙汗液揮發,對病情影響較大。

濕疹的3個階段
濕疹的症狀可以依據病程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與慢性期三個階段。

急性期(Acute Eczema)
患者皮膚呈現紅色斑疹及水泡,會持續及嚴重痕癢(特別是晚間),而皮膚被抓破裂後會滲出組織液。

亞急性期(Subacute Eczema)
急性濕疹症狀減輕後,皮疹以丘疹、結痂、麟屑為主,最明顯可以看到「脫皮」現象。

慢性期(Chronic Eczema)
皮膚會變得暗沉,表皮會增厚,紋路變得粗糙,有如厚繭般的皮膚。進而苔蘚化,皮屑也變得更多,皮膚甚至出現龜裂。

中醫濕疹治療
為濕疹患者止癢只是治標手段,要徹底根治濕疹及減少復發,中醫師必須為病人找出病因,分清體質。臨床所見不少患者的體質既是脾虛也有濕熱,單一類型的是相當少見。治療脾虛型患者,主要以健脾化濕為主。「脾」本來是人體的天然抽濕機,只要它運作正常,身體內的濕氣自然會化解。

中醫亦可運用不同的化濕方法來加快療效。一般可使用「燥濕」,亦即是把身體內的濕氣用中藥燥化,常用中藥如蒼朮、白朮、雲苓等。

中醫亦可用天然中藥製作外用藥膏,為患者舒緩症狀,例如最常被使用的「紫雲膏」,其歷史悠久,成份天然簡單,由當歸、紫草、麻油、黃蠟製作而成,有消炎止癢、滋潤皮膚、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亦能舒緩濕疹的皮膚乾裂。

飲食與濕疹
中醫認為飲食與濕疹的病發關係密切,所以戒口對濕疹的治療過程是十分重要,尤其脾虛型的患者,因為脾胃不能正常吸收轉化食物中的營養和毒素,使營養流失及有害物質積聚身體內。

具濕熱性質或糖分太高的食物如榴槤、芒果和鳳梨應少吃,海產類的發物如魚、蝦、蟹及貝殼類等也應避免,其他太過油膩或刺激的食物如酒精都不適宜。不過,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必須戒吃相同的食物,要看患者的體質而定。如能堅持治療和注意日常飲食,控制濕疹並不困難。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