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城市應迴避在政治上站邊

23條已完成立法程序。據特區官員的說法,這項政治任務完成後,政府將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上。原因是香港的存在,其主要價值是在經濟上為國家作出貢獻,中央並沒有為香港布置甚麼政治任務,要求香港非完成不可。

為23條立法,當然也是一項政治任務;但它主要是防禦性的;如果沒有人去刻意觸犯,可能連引用的機會也不多。澳門的情況就是如此。香港人只要把精力放在尋求經濟成效,而不是追逐政治訴求上,是不用擔心23條會對他們的生活有甚麼實質的影響。正所謂「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互不相干」。

不過,如果中央真的有意讓香港定位做一個經濟城市,而不是政治城市,那最好讓香港有空間迴避在政治問題上站邊─高調地作政治表態。這只會令香港墮入複雜的國際政治漩渦中去,沒法集中力量去發展經濟。

國際政治形勢十分複雜,一般的香港官員對此不會太熟悉,他們很容易幫倒忙。至於香港的商人,更歷來都不會談政治,實在沒必要強他們所難,要香港的商人可以更好地與外國交接,最好讓他們在商言商,經濟利益掛帥,而不是令外商擔心、懷疑他們別有政治目的,以致影響生意關係。

此外,還有人可能會覺得,自從19年的社會騷亂之後,香港已被捲入了國際政治風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把矛頭直指香港,事到如今,已經很難叫西方國家不再在政治上為難香港了。

這的確是事實,我亦相信,在政府層面,西方國家的立場是不會改變的了;但在民間層面,我相信西方仍有不少人想與香港保持商業與文化上的交往;我們應爭取與這批人繼續保持關係,盡量不讓政治上的矛盾破壞這種關係。現時,我們並沒有條件從政治上去爭取西方民間的支持,我們能夠做的,只能是盡量避免把政治矛盾激化。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4年4月2日)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