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扼殺創意

為應付金融海嘯的衝擊,特區政府透過經機會提出,要建立六條新的經濟支柱,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這六條支柱的其中一條,是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不過,政府的推動方法卻沒有甚麼創意,不外是成立甚麼專責委員會,以及增撥資源之類,但在如何培養更多的創意產業人才方面著墨不多。
 
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不鼓勵創意的。如果不先在這方面作出重大的改變,香港是很難把創意產業真正發展起來的。
 
香港的家長,只曉得以考試分數去衡量子女的學習成效,而拿取高分的方法,就是背熟老師指定的標準答案。我曾嘗試以自己的觀點去理解題目,籌組自己的答案,自以為是得意之作。誰知老師竟責怪我沒有讀熟他的筆記,答案不符合他的要求,結果,我的創意換不到半點鼓勵,考試成績差點不及格。
 
最近,香島中學有三個中一學生,嘗試在家裡做化學實驗,結果發生意外,其中一人被炸傷。事件當然是一種不幸,但我其實十分欣賞這三位學生的探索精神;可惜,我們的社會卻認為這種精神不值得鼓勵,出動警方對三位學生進行盤問,打算控告他們管有爆炸品。
 
我在讀小學的時候聽老師說;上到中學可以自己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我一直都十分盼望這一天的來臨。誰知上到中學後,學校安排我們所做的根本不屬於實驗。我們只是依樣劃葫蘆,照老師示範的方式重複再做一次。實驗的結果早可預期,根本不會有新發現,難以帶來驚喜。
 
其實,我當時嚮往的,是如愛迪生實驗室裡一樣的爆炸。要探索,就得踏入未知的領域,否則何來新發現。做實驗,必須有未能預期的結果,這樣才夠刺激。沒有風險的,根本算不上為實驗。因此,我對學校安排的實驗一點興趣也沒有,寧願胡思亂想,也好過照辦煮碗。
 
我沒有機會上大學,不知香港的大學是否有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但就我所接觸,香港的大學生亦是追求安穩的多,最關心的是畢業後如何找到一份好工。帶著這樣心態的人,很難要求他們去冒險。但搞創意就不能因循常規,是一定要冒風險的,只有肯聽從自己內心呼喚的人才會去追求理想,才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沒有反潮流的精神,根本不會有創意。
 
因此,香港若果真的有意去發展創意產業,先要改變我們現時的教育理念。不然的話,政府撥出的額外資源,只會引來一批善於利用政府政策申請資助的團體,當政府有資源到位的時候就興旺一段時間,曇花一現之後又打回原形,難以發展成經濟支柱。
(轉載自2009年4月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