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間對救樓市意見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央政府仍積極地推行遏抑樓市的宏觀調控措施;但中央政府察覺到金融危機已經擴散,中國也無可避免會受到侵襲時,就反過來以穩定樓價作為對抗金融風暴的一項主要策略。
 
中央政府推出的挽救樓市手段包括:(i)把用家置業的首期降低至20%,其餘由銀行提供按揭。(ii)降低用家置業的貸款利率。(iii)個人買樓自住可免印花稅。(iv)個人買樓可借公積金,並享用較低的利率。(v)把契稅由2%下調至1%。
 
以上措施大部分只惠及買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單位的用家,買豪宅及買非自用物業的暫時仍不獲優惠。不過,中央還是留有空間讓地方政府按實際需要推出一些他們認為合適的措施。
 
中央的救市方法公布後,地產界與金融界大都表示歡迎,只是擔心力度不足,希望連買大單位的用家,或第二次置業的人,也能惠及。不過,在民間都有很多反對聲音。這些聲音有些來自學術界,有些則來自網上討論區,不但聲勢浩大,而且非常尖銳。
 
學者的意見主要認為:樓市本身過熱,價位已升得脫離實際,下調是合理的,政府不應去扭曲市場正常的反應。此外,他們又認為,房地產不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不可能單靠救樓市去推動經濟發展。而網上的意見則更為激進。他們認為地產商為富不仁,為賺取暴利,迫人民捱貴樓,害到很多人成為無殼蝸牛,活該他們受到上天的懲罰,政府無需去打救他們。
 
我同意大陸的房地產的確存在著泡沫,有需要讓它們自行作一定的調整。但若果任由樓價無休止地跌下去,最終可能會拖累整體經濟,對人民本身亦沒有好處。
 
一般人只看到,樓價跌會有助他們買到平樓,以及可以減低做生意的經營成本。但他們沒有想到,樓價若是跌得太多,會損害抵押給銀行的資產價值,造成信貸危機。今次金融海嘯就是因美國的樓市下跌所引發出來的。樓價下跌所產生的財富效應,會使社會的總購買力及投資能力都跟著一起下降;最終會令經濟收縮,失業率上升,工資水平下降,基層要受的苦可能比上層更大。
 
在大陸的大城市裡,由於政府把大量的公家宿舍都半賣半送地給了住戶,以致擁有物業的人遠比未買樓的人為多,令樓價下跌的受害者多過得益者。政府在推行政策時,不能只看年輕人在網上的激進言論;這批人大部分未置業,當然希望樓價跌,但如果政府的政策最終損害到多數人的利益的話,沉默的大多數,最終亦會變成憤怒的大多數。這對維持社會和諧沒有好處。此之所以,中央政府最終還是決定出手救樓市。只是現時創傷已經造成,溫和的救市措施難起作用,中央要救市的話,非出重手不可。
(轉載自2008年11月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