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辣增需求 減息可期 才財齊到位 2024谷底反彈 全年樓價料漲8%

2023年樓市先高後低,年初受通關刺激,一度衝高,量價齊升,惟受持續加息影響,而且經濟復甦較預期慢,股市亦屢創低位,入市動力無以為繼,結果次季開始即踏上量價齊挫之途,全年私宅買賣登記繼去年後再度寫下歷史新低。然而,10月下旬實施13年的樓市三大辣稅終獲放寬,當局亦銳意引入大量專才,為樓市帶來新動力,市況開始乍現曙光;預期2024本港樓市將會不一樣,整體住宅交投有望谷底回升,量價料在低基數下錄得可觀升幅,當中一手交投料重登1.5萬宗;而二手劍指4萬宗;至於租金及樓價料將雙翼齊飛,前者看升6%,後者冀漲8%。

回顧:2023年整體私宅買賣迭創歷史新低

利嘉閣地產董事胡栢榮表示,2023年樓市表現起伏不定,年初先是受惠疫情消散及通關復常而量價齊升,惟次季開始復甦進度不似預期,加上股市下挫及息口上升,打沉了復甦勢頭,調頭價量齊跌,且跌勢持續轉急。時至第四季,《施政報告》終為實施了13年的樓市辣招減辣,而息口升勢喘定,樓市年底前再現曙光。

總結整體私宅表現,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截至今年12月11日為止,2023年整體私人住宅累錄36,727宗買賣登記,涉及金額約為3,585.47億元。按走勢推算,預計今年全年登記量最終只能錄得約3.90萬宗的破新低水平,較2022年再跌3%,勢連續兩年迭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的史上新低;物業成交總值方面,預測全年將減少2%,至約3,780億元,連跌兩年,創下近10年來的低位(見附錄圖一及附錄表一)。

一手買賣登記全年險破萬宗 仍為史上第四低

一手私宅市場方面,踏入2023年之初,受惠新冠疫情轉緩,通關可期下,一手市場逐漸轉趨活躍,發展商積極推盤,首季的3個月均在低基數下實現連番倍數式上升。不過通關後,市道復甦步伐不如預期,加上美國自2月起連番加息,拖累次季一手買賣逐漸萎縮,時至第三季按月均維持在少於一千宗的相對低水平窄幅徘徊。至於第四季在息口高企及經濟股市表現同告失色下,新盤銷情亦進一步受壓,一度墮回年初低3位數水平。

總結2023年一手私宅市場,截至12月11日為止,買賣登記量值分別錄得9,516宗及1,227.26億元,料全年相關量值最終可達約10,500宗及約1,340億元,將較去年分別微升5%及大增19%(見附錄圖二及附錄表二)。雖然全年登記量重登萬宗之上,惟實際升幅輕微,是繼2013年一手新例歷史新低、2022年疫情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史上第四低年度。至於2023年每宗一手私宅平均成交價料為1,276萬元,按年將升13%。

二手私宅買賣迭創新低 全年料不足3萬宗

檢視二手市場,2023年呈先衝高後回落的格局,受惠疫後復常通關,年初首季即展現連月大升的良好勢頭,主要受惠去年下半年積壓的購買力爆發,至3月時買賣登記量單月曾衝破四千宗,成為年內最旺的一個月。不過,隨著息口攀升,加上股市不濟,經濟表現緩慢,自次季的4月份起,二手私宅買賣登記量輾轉挫至少於二千宗,最低的10月份只有1,571宗,反映二手市場走勢疲乏。

截至今年12月11日為止,二手私宅買賣登記量值分別錄27,211宗及2,358.21億元,預期全年登記量最終錄約2.85萬宗,較2022年的3.02萬宗再跌約6%,除連續兩年迭創歷史新低外,更為史上首度失守3萬宗大關,可見二手步入冰河時期。至於全年成交總值料達2,440億元,將按年挫約10%,也連跌兩年,料創近7年以來新低(見附錄圖三及附錄表三)。按每宗二手私宅平均成交價計算,2023年料為856萬元,將按年跌約5%。

私宅轉手平均每宗僅賺47.3% 見十二年新低

過去5年以來,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及之後的社會運動、疫情及加息多項不利因素接連衝擊下,樓價表現反覆偏軟,其後更跌勢加劇,數年期間,除有移民盤急售外,也有投資者沽貨套現,因而導致由2019年起,二手私宅轉手每宗平均賺幅連年下跌,由2018年的高位89.1%,一直回落至今年度的47.3%(期間合共累跌了41.8個百分點),創下12個年度以來的新低(見附錄圖五)。

另外,按十大活躍二手屋苑表現分析,截至2023年12月6日為止,日出康城蟬聯為今年買賣登記量最活躍的屋苑,暫時累錄554宗登記,惟較去年全年所錄得的676宗少18%;其次為嘉湖山莊的369宗及美孚新村的352宗,兩者分別暫較去年全年少17%及多11%。至於另一熱門老牌屋苑─黃埔花園今年暫時守在第六位,錄219宗登記,按年暫時少約12%。此外,十大活躍屋苑合計暫共錄得2,787宗登記,較2022年全年的3,300宗少16%(見附錄表四)。

2023年樓價表現方面,胡栢榮指中小型住宅(以全港50個指標屋苑作依據)價格於今年首11個月累跌5.8%,預計全年最終將錄約7%的跌幅;豪宅物業方面(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預測全年跌幅約7.5%。至於租金走勢方面,中小型住宅2023年全年租金最終料升7.5%,而豪宅租金全年也看升7%(見表一)。

展望:2024樓市不一樣 量價雙雙拗腰升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指出,2022年樓價全年下挫15%,為自1998年急挫32.5%後,25年以來最大的按年跌幅,而2023年樓價料跌7%,亦是過去15年來的次大跌幅,並且是繼2003年沙士後,21年來首度再現連續2年下跌的淡況。導致樓價罕有地連跌兩年的元凶是繼2008年之後,16年來從未見過的高息環境,令計劃入市者不知所措,窒礙交投進度。不過,市場也得逐漸習慣及適應沒有永遠接近「零息」的現實,加上息口正趨向見頂,而樓市需求將隨專才到位而大增,2024年樓市於年初觸底後,有望拗腰回升,實現量價齊彈,明年樓市將是不一樣的一年。

息口見頂趨回落 減辣效應發揮相輔相成作用

繼美國及香港對上一次在7月份加息後,此輪息口上升周期中,美國連續加息11次,累加5.25厘,而香港則累計加了5次共0.875厘;之後在9月及11月的兩次議息均沒有再加,倘若明天(12月14日)最新議息後持續暫停加息,相信此輪加息周期已屬見頂,料橫行一季後,最快明年第一季尾或次季有機會調頭減息,如屆時息口向下,將利好物業市場,令置業及投資活動回升。再配合早前的減辣效應,效果將更顯著。此外,面對明年首季仍未復甦的樓市,估計2月下旬的財政預算案尚有機會進一步減辣,甚至全面撤辣,可望再為樓市鬆綁,刺激交投續升。

專才投資移民購買力爆發 可迅速吸納供應

廖偉強續指,港府銳意引入專才及高才通,目前抵港定居者已逾7萬人,當中只要有15%有意置業,潛在吸納量已逾1萬個單位,而且未來人才仍陸續有來,加上「先免後徵」政策更可加快人才的置業動力。此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細節料年底前公布並於明年正式重啟,以每宗3,000萬元資產計算,如果有1萬宗申請,涉及金額合計便有3,000億元,是極之可觀的數字,除可吸引擁有外國永居身份的中國籍人士外,更料吸納其他如中東、俄羅斯、東南亞及部分歐洲國家富豪來港,加上他們的額外住屋需求,未來住宅單位被上述生力軍消化的程度將較想像中迅猛。

另外,本港經濟之前經歷一年社運加三年疫情重傷後,目前正逐步復元,當局亦加快引資來港,如寧德時代的落戶,就是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並可創造更多就業職位,相信未來有更多大企業陸續進駐,利好香港經濟發展。香港安全系數高、稅率低、擁言論自由,而且1小時內生活圈極為方便,都是香港的優勢。

財富積聚可觀 資金伺機重投物業市場

再者,過去數年本港財富積聚可觀,銀行體系存款多達15萬億元,當中單是定期存款便由2022年初的約5.6萬億元,急增至今年9月的逾9.1萬億元,期間增逾3.5萬億元。此9.1萬億元的定期存款中,如之後有20%重新投放在樓市及股市,影響力將相當龐大,故未來息口回落後,投資者的資產重新調配便成樓市新契機。

農曆年後新氣象 明年整體私宅買賣劍指5.5萬宗

展望2024年樓市,廖偉強認為,過去兩年,發展商囤積新盤貨源較多,來年仍願意以接受現實的價格發售,料有助提振一手銷情。至於二手市場方面,經歷連年買賣創新低後,數年以來積聚的購買力及換樓需求將隨減辣大舉回流,加上各方人才來港,勢推動住宅市道顯著回暖,逐漸形成量價向升的結果。

樓市料在農曆新年前經歷最後的寒冬,之後隨著預算案或進一步調整辣招、積聚的購買力回流、息口回落、人才及引資效應彰顯,新春及首季之後,樓市將另有一番新氣象。初步預期,2024年整體一二手私宅合計登記量料將由今年約3.9萬宗,大增41%至約5.5萬宗,重返過去10年平均水平;當中一手私宅買賣料達1.5萬宗,較2023年的1.05萬宗增加43%;而二手私宅成交量亦料較今年的2.85萬宗,大漲40%至4萬宗水平。

在整體私宅成交金額方面,受惠交投拗腰回升刺激,2024年一二手私宅合共成交總值料可按比例大增47%,挑戰5,550億元水平,除創3年新高外,也有機會成為繼2021年及1997年後的史上第三高水平 (見表一及附錄圖一)。

2024年否極泰來 樓價租金同趨升

樓價走勢方面,廖偉強指出樓價已連跌兩年,主要負面因素有望陸續減退,而市場亦漸適應樓市減辣後的新格局,經歷谷底整固後,2024年樓市最終料價量回升;他預計,中小型住宅樓價(以全港50個指標屋苑作依據)於2024年全年將可錄得約8%的升幅;而豪宅物業價格(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在高才通、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及越來越多家族辨公室效應帶動下,料同步有8%的上升空間。至於租金方面,也可受惠持續到港的各方人才需求而繼續走俏,當中中小型住宅租金於2024年料再升6%;豪宅租賃亦同樣看好,冀按年再漲6%(見表一)。

發稿:利嘉閣地產資料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