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辣效應需要時間發酵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

中港兩地恢復通關至今已近一年,猶記得通關之初,各行各業即時顯得朝氣勃勃,市民對前景充滿信心,消費意慾亦旺盛;但是這種形勢只能夠曇花一現,究其原因,是已存在的負面因素並未有消除。

這幾年疫情令到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另外,美國不斷加息,在高息環境之下,市民投資及消費的意慾都減退,願意消費的市民,亦寧願北上去尋求性價比較高的飲食及娛樂;再加上香港的樓市及股市這兩大重要的經濟支柱非常疲弱,種種因素之下,令香港經濟欠缺動力,復元未可期。

近期香港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市民都喜歡討論在北上消費如何「平靚正」,更加經常掛在口邊說現在港人到內地消費的數量,已經遠比內地人來港為多。不過,當大家翻查一下數據,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多年來慣常的情況。早於疫情之前,港人出境到內地的數字,一直都是比內地人入境香港為多。所以其實不是疫情後出現了重大轉向,只是今天香港經濟環境實在太差,大家人云亦云下而有這樣的錯覺;再加上內地確實不斷進步中,而香港的節奏則好像停滯不前。

外來人才客源 成市場主流

筆者在今年中已經提出過,香港復元需要時間,並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始終在這幾年新冠疫情期間,大部分市民都困在香港,動彈不得,所以今年出現「報復式」外遊,是正常不過的事;相信隨着時間推移,香港復元的步伐亦會加快。

如果大家有留意,近期核心遊客區銅鑼灣,已開始重現「人山人海」的場面,內地人亦漸漸重拾來港旅遊的興趣,再加上已有數萬外來人才到港,相信香港的消費動力會逐步增強,經濟復元亦會加快實現。

事實上,樓市的情況也是一樣,10月底《施政報告》公布減辣措施後,很多人都認為力度不夠,提振作用不大;但筆者認為並非如此,全面撤辣當然最好不過,但今次的減辣,仍是有威力的,只是和香港經濟復元一樣,都需要時間來發酵。如果大家有留意,就會發現近期不少買家都是以往受各項辣稅影響的一群,特別是受惠於「先免後徵」的外來人才,更加成為了近期的主流。目前新盤的成交量已經漸增加,相信會帶動買家信心提升,令整體的成交量亦上升,樓價亦很快可以止跌回穩。

 

【刊於2023年11月30日《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