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嗜好風險的資金

內地房企紛紛爆雷後,還拖累一些投資基金亦出現違約的現象。很多買了投資信託基金的老百姓,都損失慘重;他們希望政府插手,保護他們應有的權利。可是,政府正為保交樓的事情煩擾,無閒再去照顧一批又一批的投資失誤者。政府能做的,只是向那些經營不當的投資基金問責,把那些涉刑事責任的經營者繩之以法。

經此一役,社會對風險的嗜好勢必大降,有錢也再也不敢作投資。這樣雖然可以減少投資市場繼續爆雷的機會,但亦會令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減慢,整個社會都可能需要為此而付出代價。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的日子大多不太好過,所以中國人的風險意識很高。老百姓都有積穀防饑的習慣。賺到錢之後,一定會把相當一部分儲蓄起來,既不去消費,亦不去投資。

這樣雖可減少風險,卻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因為不消費會削弱一個社會的內需,令產能過剩的矛盾提早暴露。而不投資更會令未來的發展,及不上那些肯作更多投資的社會。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穩步發展,持續向好,老百姓對前程漸現信心。加上口袋裏積累起來的錢多了,所以變得比以前更樂於消費,更勇於投資。以中國人的品性,他們對投資的熱衷程度,很多時都高於消費。如是導致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多時都比其他地方快。

由此可見,中國人不但有防範性的風險意識,亦有進取性的風險嗜好。一個社會不能只有風險意識,而缺乏風險嗜好。否則經濟發展的速度就一定會受制約。

我個人做生意就相對保守,賺到錢才投資,不敢借銀行錢,亦沒有爭取上市,結果就給內地那些敢於借助風險基金去發展的競爭對手所超越。如果中國的商人大都學我這樣做生意,社會會發展得平穩一些,但速度一定及不上那些風險嗜好高的社會。

美國社會對風險的嗜好速度就比歐洲國家高,所以經濟發展速度亦比歐洲國家快。中國要與美國較一日之長短,社會的風險嗜好就不能太低。

然而,近期的爆雷事件卻嚇怕了很多投資者,令他們的風險嗜好大減。中國近期儲蓄率上升,正好反映中國的風險意識有上升的跡象。這種趨勢若不及時調節,足以對經濟發展產生抑制作用。

為此,中國政府已推出減息兼降準的政策;如果力度夠強,政策又持之有恒的話,應對通縮的威脅有一定紓緩作用。此外,政府亦不宜把社會上嗜好風險資金的功能全面否定,並以會製造泡沫為由,硬要它們從社會上消除。政府應該做的,是提升自己調較資金流向的能力,令這些嗜好風險的資金,也可以在社會上起積極作用。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