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本土化 不利香港經濟

據官方的數字,本港今年首季GDP下跌了8.9%,較預期差。其實我弄不清楚,這個所謂預期是怎樣算出來的。在商場中實際做生意的人,都很清楚,這次香港傷得很重,跌8.9%都不足以反映真正的情況。
 
商界很清楚,疫後香港的經濟是不容易好起來的。這除了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外,還因為香港有一批人,在主觀上也不想香港好,他們想透過「攬炒」,陷香港於困境,這樣才有機會實現他們所謂的政治訴求。
 
香港經濟是外向型的。它建基於全球化。各國互通有無,各展所長,香港才可以做轉口貿易,才可以做物流,做保險,做金融財務,做法律等專業服務。這本是普通常識;但香港偏偏有一批人,想看到疫後出現反全球化的逆流。他們竟為各國把製造業從中國遷回本土而感到雀躍,他們甚至把外資撤離中國也視作好消息呢!他們可有考慮到,這可能會對香港造成甚麼影響?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態,是因為他們眼見自己的政治訴求已經無望,唯有寄希望於「支爆」,所謂「支爆」,即支那爆破的縮寫。意思是中國將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齊齊出現硬著陸。這樣,香港的政治環境才會出現轉機。
 
他們最想看到的場景是:中國經濟崩潰,中共繼而失去政績上的認受性,中國的內部矛盾因而加劇,社會隨即出現動亂,最終導致中共倒台。屆時,他們在香港就可以為所欲為。
 
然而,他們可曾想過,一旦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人民要付出的代價有幾大?他們想食砒霜杜老虎,結果可能中共未被害死,卻先把香港害死了。
 
他們要求美國檢討「香港關係法」,有人甚至提議美國不許香港結算美元。這等同要香港完全失去經濟上的功能。他們誤以為,這樣做可以逼使中共在政治上向他們讓步。
 
這會成為事實嗎?他們實在對中共不太了解了。他們要是真的弄死了香港這隻會生金蛋的鵝,他們應第一時間離港逃亡,到中共不用投鼠忌器的時候,一定不會對他們這麼客氣。
 
我個人認為,反全球化的逆流,在疫後只會持續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各國最終仍會因經濟效益,而重返全球化的道路。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有最終的話語權,資本的選擇會壓倒其他政治上的考慮。由於全球化最有利於資本把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其他的需要都得向資本的需要讓步。
 
於香港而言,反對全球化並不符合香港的基本利益。因此,作這樣主張的人遲早會失去香港人的支持。尤其是當香港人看到他們的政治訴求其實不切實際,根本沒有機會實現的時候,香港人就不會願意作不必要的犧牲。我預期,在疫情消退後,香港人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經濟問題上,政治活動的規模應會逐步消減。
 
(轉載自am730C觀點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