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可圖 樓市炒家難杜絕

近日打開社交網站,發現幾乎人人都上載自己十年前後的對比圖。這是由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掀起,一個名為「10 years challenge(十年挑戰)」的新興玩意,比較自己10年前後的容貎變化。不過,筆者認為,活動的更深層意義,不在於外貎的改變,而是這十年間,自己在工作、性格、行為或能力有沒有變化,有沒有進步和提昇。

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不單人的容貎改變,其實房地產市場也有多番轉變。自從政府2010年推出第一隻辣招「額外印花稅」(SSD),以圖打擊炒賣活動之後,及後亦陸陸續續推出其他辣招,令原本熾熱的市場成交日漸減少。這些辣招看似非常奏效,以往活躍於房地產市場的炒家似乎都「退隱江湖」,消失不見。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答案當然是「否定」。

筆者從事地產市場超過30年,認識無數活躍於房地產市場的炒家,大部份的炒家,的確減少以往頻繁入市、短期獲利的炒賣活動,但是,是否代表已於市場消聲匿跡呢?作為一個炒家,只要有利可圖,並非一定要短炒,而是可以將炒賣的時間延長,直至獲利為止。房地產市場的炒家非常靈活,無論是住宅、工廈劏細、商鋪分間、車位、收購舊樓及地皮等,只要是有利可圖,都可以炒賣。所以,炒家從來不會消失,只是轉換其獲利的方法。

2018樓價由年中開始,因為中美貿易戰、息口、以及政府的「娥六招」等利淡因素而應聲倒地,至今樓價累積的跌幅已有一成。不過隨着最近中美貿易戰的談判過程順利、股票市場開始回穩、加息機會減少等利好因素,加上部份業主調低放盤價格,以及發展商以優惠價格推盤,驅使買家開始入市,令市場氣氛呈現180度轉變,再次熾熱起來。

香港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城市,房地產的需求及活躍的程度絕對優勝於任何國家,因此本港樓價多年來都是反覆上升。就是這樣的優勢及特色,支撐樓價硬淨難大跌,也因如此吸引炒家活躍於市場,難以杜絕。

【刊於2019年1月31日  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