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亂局惹人關注

香港人對巴西的認識,大都停留在足球與森巴舞的層面。其實,巴西是世界第五大國,人口超過二億,國內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七,在南美洲更是舉足輕重。
  
 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十九世紀初獨立後,政權一直落在軍事強人手裏;至1985年才有第一個民選的文人總統;民主的歷史只三十年。
  
 近日,巴西出現政治危機。由羅塞夫領導的勞工黨,被發現涉及多宗貪污事件,反對黨提出要彈劾羅塞夫總統。而總統則指控反對黨企圖發動政變,推翻民主政府。
  
 事實上,巴西剛於去年底舉行總統選舉,有巴西鐵娘子之稱的羅塞夫,獲得連任。沒想到當選不足半年,就得面對國會彈劾,歷史上極其罕見。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羅塞夫的連任,贏得十分勉強。首輪投票沒法過半數支持;而在第二輪投票中亦僅能以輕微的多數勝出,令反對黨輸得有點心裏不服,自然一找到機會就發難。
  
 這顯示巴西的民主制度還不太成熟,政黨不肯遵守遊戲規則;輸打贏要的心態十分普遍。結果,這邊廂總統舉行就職典禮,那邊廂反對黨就發動全國舉行大遊行,要求總統下台。羅塞夫好歹是一個民選總統,反對黨的做法,究竟是反映民意,還是不尊重民意?
  
 反對黨敢於這樣專橫跋扈,除了因為找到執政黨的貪污把柄外,更因為巴西近年的經濟不穩。GDP已連續三季出現萎縮,貨幣大幅貶值,失業率升至9%,老百姓生活難過,很容易在反對黨的推動下起鬨。
  
 反對黨3月13日在全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政府遊行,據說參加的人數達340萬。相對全國二億人口而言,這340萬連2%也沒有。但在電視的畫面上,卻是人頭湧湧,陣容鼎盛。於一般人而言,他們的情緒似乎更容易受感性的電視畫面所觸動,而忘記了羅塞夫是人民剛選出來的總統。
  
 或許有人會說,羅塞夫在首輪投票中得票亦不過半數,她並非人民真正屬意的總統;但反對黨的領導人內維斯就是人民屬意的總統嗎?他在首輪投票的得票率只有30%,比羅塞夫的44%差很遠。如果羅塞夫不宜當總統,誰更適宜呢?
  
 民主本來是解決社會內部分歧的和平方法,但巴西的政黨似乎不遵守這種遊戲規則,總統剛選出來,就叫她下台;不肯下台,就訴諸群眾,搞全國大遊行。結果,羅塞夫也號召支持者上街示威,希望把對手的聲勢壓下去。這樣發展下去,很容易會變成群眾衝突,釀成社會悲劇。
  
 如果巴西這麼大的國家也出現社會動亂,其負面影響可能衝擊整個世界,難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出來呼籲,希望巴西各界領袖,能以和諧與平靜的方法去化解這場僵局。
 (轉載自2016年4月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