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下愚」真的不移嗎?

「唯上智下愚不移。」這句話出自《論語》。我年輕的時候思想前衛,覺得這句話很有問題。孔子這樣說是為了保護社會上已處於上層位置的既得利益者,因為只要社會上的人都認同當權者有智慧,而處於下層的被統治者都是一些愚昧的百姓時,那大家就會乖乖地接受被統治和受剝削的現實,不敢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所以,我當時,更接受毛澤東的說法──「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因為只有這樣,人民才敢於蔑視處於高位的人,才勇於起來反抗強權。
 
其實,除了毛澤東以外,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有這類想法。他眼見俄國的上層社會腐化墮落,唯有把希望寄託在純樸的農民身上。中國的左翼文人,如魯迅、茅盾、朱自清等都有類似的看法。
 
當天主教尚處於被壓逼受排斥的年代,也極需要低下層的支持,所以常會批評處於上層的當權者與富裕階級,說他們進入天堂的機會比駱駝穿過針眼的機會還要小。可是,當天主教掌控俗世的權力,就反過來配合統治者愚弄群眾(二戰期間,天主教就協助過納粹作政治宣傳)。
 
毛澤東在成為偉大領袖之後,雖然口頭上仍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實際上卻只覺自己最聰明,其他人,包括他的支持者,都應該接受他的愚弄,要其他人把他視作神一樣來崇拜。
 
由此可見,當人的社會地位改變之後,對問題的看法也會改變。究竟是「上智下愚」還是「下智上愚」,往往視乎人自身所處的位置。
 
我年輕時,處於比較低下的位置,當然相信處於這個低下位置的也有聰明人;這樣,我才有機會上位,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今天,我已處於社會上比較優越的位置,我有時也會反問自己,現在我是否已覺得「上智下愚」才對呢?
 
老實說,我有時的確覺得孔子這句話並非全無道理;關鍵在於對「不移」一詞如何理解。如果純從個人層面而言,你出身於下層,不代表你一定愚昧。人生是馬拉松,在起跑時輸了不要緊,將來還有很多反超前的機會。所以我不接受那些認為香港人再努力也沒有用的說法。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些能夠成為社會上層的人,無疑會比無法上位的人聰明。這是一種普遍的事實,因為,要上位是要打淘汰賽的,「上智下愚」是正常的賽果吧了。所以,世上大部分的社會都由精英主導。硬要把這個賽果倒過來,就會出現文革時期那種「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亂局,後果不堪設想。
 
我今天選寫這個題目,是因為看到全球的「下愚」速度正在惡化,而且變得愈來愈難「移」。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對此仍不夠警惕,光曉保護子女免受TSA「摧殘」,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著力。由於篇幅所限,這個問題留待明天再談;今天先發個警告。
(轉載自2015年11月2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