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進入白銀時代 地方政府勢受牽連

近期內地政府相繼推出多項挽救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包括減息、減稅、放寬按揭等,短期裏的確能增加市場的活躍度,令市場的氣氛大有改善。然而,內地房地產業的頭面人物,對後市的預期依然不敢樂觀。
 
萬科總裁郁亮就認為,有關措施雖然可以令房策更為市場化,有助樓市健康發展,但無法扭轉市場的趨勢,只能加速或減慢走勢,「不指望行業靠政策救回來。」郁亮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去不復返,今後只能是「白銀時代」。
 
他表達的訊息很清楚,內房的走向是轉差,政府的政策改變不了這個方向,只能改變轉差的速度。萬科是內地最大的開發商,不但在一綫城市有項目,在二三綫城市也有項目,對市場的脈搏應該掌握得十分準確。
 
據我與一些其他的內地開發商接觸,他們對後市亦傾向悲觀。他們中有部分,表面上去年的業績比前年好,但這只是因為之前加大投資的結果;實質上,開發商的毛利率已在下降,投資的成效亦遠遜預期。因此,他們去年的銷售量雖有增加,但庫存量也在增加。很多二三綫城市的樓盤,只是首次開盤的頭一個星期還有一點成交,之後就再也推不動了。
 
他們預期,這些投放在二三綫城市的資金已被套死,今後也不易收回,因為供過於求的情況實在太嚴重了,大家除了減價搶客之外,已想不出其他伎倆。
 
所以,中央到最近才開始限制庫存量大的城市賣地已經太遲,因為即使地方政府繼續賣地,也沒有多少開發商會承接。有很多大開發商已公開表示,不會再在二三綫城市買地,他們手上的土地儲備還多著呢。他們其實尚未把更壞的情況說出來。真正的情況是他們不但不會買地,甚至連手上已經買下來的土地,今後也想暫停發展。原因是他們擔心,發展好之後,他們可能連建築費也收不回,所以只好輸少當贏,放棄地價算了。
 
如果開發商在二三綫城市不買地,且降低現有的發展速度,地方政府將會出現很多難題。首先是財政收入少了一個重要來源,其次是經濟增長也不能靠房地產發展去帶動。隨即而來的將會是︰地方政府的原有基建規劃無法進行,社會上的經濟活動亦會因而減慢,有部分中小企會出現營運上的困難,三角債會糾纏不清,企業得收縮規模,失業率會因而上升,最後不得不向中央政府求助。
 
萬科說內房進入「白銀時代」,其實已是盡量向好處想才能想得出來的結論;如果要作最壞打算,那就要有進入「爛銅時代」的準備。對地方政府而言,要錢有錢,要GDP增長就有GDP增長的年代已結束。以前,地方政府還以為自己懂得運籌帷幄,今後就得重嘗束手無策的滋味。 
(轉載自2015年4月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