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已變 政策要改

政府修訂雙倍印花稅徵收方法的部分內容,以便讓買樓花的換樓客也有機會獲得退稅。事件引起市場有所遐想,以為政府對形勢有新的評估,可能會提前撤銷壓抑樓價的其他辣招。不過,政府官員很快出來澄清,明確表示政府無意放棄對樓市的需求管理,在樓宇供應可以實際增加之前,堅決不會撤招。
 
表面上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並且很為市民著想,擔心政策一鬆,樓價又再飆升。但這種處事方法太簡單,以為供應是主導市場的唯一因素,所以只曉得計「婆乸數」,供應不增,政策不改。
 
然而,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本地供應只是其中一環,還要看國際因素與內地因素;經濟因素與政治因素;實際因素與心理因素。照我在市場上的接觸,投資者現在更關注的是:(i)美國退市對資金流向與利息上升的影響;(ii)內地經濟放緩對本地經濟的影響;以及(iii)本地的政治爭拗對政府有效施政的影響。以上的宏觀因素對樓市的冷卻作用,似乎已甚於政府的辣招。政府自以為全靠辣招,才令樓價不再急升,只是自我陶醉罷了。
 
樓市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周期性非常明顯,一旦出現拐點,趨勢就會逆轉,並且會持續一般很長的時間,才會出現另一個拐點。能否捕捉到拐點,不但可以影響投資成敗,還可以影響政府政策的恰當性。
 
之前政府推出的多項帶有懲罰性的印花稅政策,用藥甚重,屬於偏方,不宜長服,否則會對社會的健康造成破壞,代價可以很大。
 
事實上,自去年3月開始,樓市的交投急降,尤其是二手市場,成交量不足正常的一半。這會影響社會資源流通,令資源沒法流入最需要的人手裏,沒法流入最能善用資源的人手裏。一個社會如果長期缺乏交易,就會變得一如北韓與古巴那樣,變得死氣沉沉,毫無動力。香港有今天的繁榮穩定,全靠自由市場;而額外印花稅措施,恰恰就是嚴重破壞市場機制的措施。這種措施,只能在迫不得已時,短期應用一下;一有條件就應該立即停用。
 
現時,內地經濟隱憂重重,要繼續增長,就必須進行深化改革。習近平已下定決心去闖關,希望他能成功。然而,即使他能成功,改革過程中,難免會有陣痛。期間對香港的經濟也會有一定的拖累。
 
過去,香港房地產業之所以會這麼蓬勃,北水南流是一項主要的推動力。一旦中國的經濟放緩,香港的房地產形勢就會逆轉。政府在制定房地產政策時,必須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如果市場會進入寒冬,那就根本不需要冷卻措施。我估計寒冬正在逼近,政府應考慮為市場保溫,而非死抱着辣招不放。過了黃金時間才去施救,就得付出額外代價。
(轉載自2014年5月1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