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雄性的暴力

雄性比雌性暴力:一般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這是雄性的本性,由性別出現的一天開始,已根植於雄性的基因之中。
 
精子的數量多,活動能力強,善主動出擊,行機會主義路線。卵子的儲存養料多,顆粒大,只能被動地等待。雄性每天都可以產生大量精子,而雌性則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有些動物只一年一次)才能產生小量卵子。雄性有能力令多個雌性受精,所以他們會不斷爭取這種機會。這種情況導致雄性之間得為交配的機會不斷進行排他式的競爭。至於雌性,由於排卵數目少,不愁沒有受精的機會,她們不需要為此而競爭,她們更重視的,是如何選擇交配的對象。
 
雄性為了吸引雌性選擇,不外是兩種手段,一是靠美貌;二是靠強壯。不少動物的雄性長得比雌性還要漂亮(鳥類與魚類尤其如是),目的就是要吸引雌性垂青。不過,雌性後來發覺,美貌並不足恃,還是選擇強而有力的雄性來交配,會對自己後代的延續能力更有好處。
 
雌性的這種取向,令雄性之間不得不先進行打鬥較量,以證明誰是強者,以獲得交配權。即使是平時性情溫和的食草動物,一到雌性發情(即排卵)的時候,雄性之間亦會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
 
文明如人類,男性仍經常為了爭取女性的歡心而大打出手。這種情況不但會在酒吧裏發生,我以前教書的時候,亦見過兩個男同事,為這類事情在教務處打到頭破血流。由此可見,教育亦改變不了深埋在雄性基因裏的暴力傾向。
 
用美貌作競爭的雄性,個子長得比雌性還要細小。但以暴力競爭的雄性,體形會愈長愈大,有些可以長到大過雌性成倍。雄性遂利用體型上的優勢,不只拿來對付其他雄性,還用作壓服雌性,迫她們就範。
 
婆羅洲的紅毛猩猩,就經常被發現有強暴式的性行為現象。非洲的銀背大猩猩,則經常上演殺嬰奪母的故事。雌性的大猩猩竟會鍾情於自己的殺子仇人;或許是因為她們以為,有能力殺死自己前夫兒子的雄猩猩,將來該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新兒子。在黑猩猩的族群裏,雄性更經常無緣無故向雌性施展暴力,以鞏固雄性在父權社會裏的地位。
 
黑猩猩是進化得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在黑猩猩身上,常可以找到人類暴力的影子。一般動物的雄性,只會與族群內的其他雄性進行個別性質的競爭。但黑猩猩卻會組織起來,聯群組隊地對鄰近的其他黑猩猩族群,進行種族滅絕式的戰爭。
 
這類戰爭皆由族群中的雄性領袖主持,過程十分殘暴冷血。其目的在於擴大族群的勢力範圍,霸佔更多資源,以讓自己的基因可以更好地延續下去。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其實就是充斥着這類戰爭活動。不過,男性在社會的地位正在沒落,不知會否因而為人類帶來一段較為和平的年代。
(轉載自2013年2月2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