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意 可以蝕凸

匯豐業績公布後,旋即成為全城熱門話題,有朋友弄不明白,為何匯豐買匯融(前身為Household,後改名為匯融)才花一百四十八億美元,但招至的虧損卻前後超過三百億美元,為何不可以「劈炮」,放棄匯融算數。
 
有些生意或許可以蝕清原有投入的資金,但金融生意卻可以蝕凸,風險非常大。因為做金融生意所動用的資金並非只是自己原先投入的錢,而是利用財務槓桿,大量在市場上拆借。商業銀行的財務槓桿的比率可以去到八倍,而投資銀行更不受這個限制。此之所以,美國政府為救某些金融機構,如注資入黑洞一樣,填來填去都填不滿。
 
匯融做的主要是次按生意,可以說匯融的管理人員在借錢出去的時間,已很清楚這類信譽不佳的客戶,按當時的情況計,是沒有條件清還貸款的。他們所寄望的,是經濟會繼續增長,客戶的收入也會一起增長;因此才安排客戶前段時間還少一點利息,後段才逐步增加。若果客戶的收入跟不上的,這筆貸款就會變成壞帳。這時,銀行還可以寄望樓價未有下跌,把抵押品出售,就可以取回本金與客戶所欠的利息。
 
匯融的管理人員理應清楚做這類生意的長遠風險,只是市場裡其他行家都在積極地做,如果他們不積極地一起去搶生意的話,他們的業績就會比不上行家,他們的上司或投資者就施壓力給他們。可能金融危機要五年後才爆發,但他們自己在當年就職位不保,所以這生意不可不做。因為不做即死,做反而可以遲些才死,而且還有高薪與巨額花紅可收。很可能待危機爆發時,自己早已離職,毋須為此頭痛。
 
另一方面,匯豐見收購匯融後,它對集團的盈利大有貢獻,董事們手持的認股權價格大增,自然全力支持融擴展業務,甚至不惜利用集團的力量為匯融融資,以至集團亦得承擔責任。
 
按之前公布的零散資料顯示,匯融證化了的按揭,有部分並沒有賣出街,而是藏在一些用作特殊投資工具的集團子公司中,以製造更多的短期利潤,風險並未真正外攤。
 
再者,匯豐作為一間國際性的銀行,信用是他們最有價值的資產,匯豐不能不負責任地放棄匯融,任由匯融清盤算數。因此,匯豐雖然終止匯融再做新的按揭生意,但對以前做落的生意仍得繼續承擔責任。
 
現時匯融未償還的結欠為六百二十億美元,未知其中多少抵押品已資不抵債,若然美國樓價持續下跌,這些資產的質素還會繼續惡化。匯豐要割除匯融這個「毒瘤」,唯一的辦法是貼些錢把它賣掉。這樣,股民才有數得計,知道蝕凸最多有幾多。可惜,現時除了政府之外,已沒有其他金融機構會有能力吞下這樣的有毒資產,而匯豐亦未淪為政府打救的對象。因此,股民只能忍受一個長有「毒瘤」的匯豐。
(轉載自2009年3月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