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救市氣氛轉樂觀

前一段時間,中國民間都有怨言,認為中央在面對金融海嘯的衝擊時,反應不夠快,還在推行宏觀調控的緊縮政策。結果,歐美各國紛紛動用巨額資金去救市,但中國政府卻遲遲不肯出手。
 
誰知中國政府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非常強烈,力度之大叫市場也有點意想不到,使人明顯感受到有一鼓作氣的作用。反觀西方,雖然不斷出擊,但已予人三鼓力竭的感覺。在策略上,中國政府似乎更懂得掌控市場情緒。
 
中國政府今次推出的救市措施,範圍涵蓋得非常全面,主要在於加強基本建設與增加內部需求。而非像歐美那樣去收購有毒資產,或入股一些即將破產的公司。因此,中國政府打算去做的,都是政府遲早要做的事,現在只是提前去做,集中去做吧了。這些事情做了,長遠對中國的發展一定會有好處,公帑不致於像歐美那樣變成白花。
 
譬如:改善運輸網絡與供水供電系統,一定可以提升國家的整體生產力;而放寬銀行信貸,則可以為企業提供更佳的生存空間;至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以及在住屋、醫療、與文教方面為基層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亦有助於釋放基層的消費能力,令經濟不用過度依賴出口;此外,加強生態環保與增加高科技產業上的投入,亦是國家應有的責任。這些措施,既可以拿來救市,亦可以視作國家在經濟建設上的長遠部署,錢花得非常值得。
 
今次中央打算動用的救市資金,高達人民幣四萬億,但如果兌作美元,還不到六千億,相比歐美動用的救市資金,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人民幣在中國好使好用,其可以產生的效應,應可以好過虛有其表的美元,在歐美可以產生的效應。因此,我認為不可低估這四萬億可以發揮的作用。
 
今次中央政府出手快、出拳重,目的要顯示中國政府要穩住經濟的決心。中國仍是一個政府能起主導作用的國家,人民習慣按政府的取態而聞歌起舞。因此,今次政府救市的功力,主要不在於四萬億可以產生多少實際效用,而是在於人民感覺到政府的決心有多大,是否真的會不惜一切去救市。如果政府表現出來的決心夠堅定,人民就會預期四萬億只是第一次救市行動,有需要的話,政府還可以有其他的措施作相應的配合。只要大陸的企業與人民,對政府的取態建立了信心,他們便會在行為上由淡友變成了好友,由不敢投資變成勇於投資,由不敢消費變成勇於消費。
 
因此,今次救市的效果究竟有多少,並不在於措施對經濟能產生多大的效果(這種效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是要看在心理上能否立即振奮人心;尤其是在投資市場上,能否助好友戰勝淡友。只有當市場上的積極力量也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救市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轉載自2008年11月1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