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島」令中日矛盾激化

本欄一向的立場是現時並非解決釣魚島的最佳時機,因為釣魚島現實是在日本的有效控制之下,中國要奪回控制權,除了使用武力外,並無他法。日本並不會因為中國有人示威,或有人登上島上插旗,而放棄釣魚島的。一涉及國家的領土主權,就算國際法庭有裁決,聯合國有決議,利益受損的一方也不會輕易就範。然而,現階段值得與日本開戰嗎?
 
戰爭的成本龐大,不但經濟上要付出代價,還要人民犧牲性命。開戰前,必須衡量是否有必勝的把握,否則就可能付出了代價,也達不到預期的政治目的;這豈不是叫人民白白犧牲?
 
七十年代初,美國剛把釣魚台的管轄權授予日本時,中國的海空軍實力都不如日本,美日私相授受,中國也沒有辦法。今天,中國軍力雖沒有壓倒性優勢,但仍有機會戰而求勝。可惜,美國明顯偏幫日本,才令日本肆無忌憚,不顧中國的取向,在這個時候搞「購島」把戲。
 
本來,一個國家對自己領土的主權是無需透過購買去體現的。希臘即使把他的一些小島賣了給法國人建別墅,這些島仍然是希臘的領土,並不會影響希臘的主權。因此,日本今次的「購島」行為,實際需要不大,目的是要挑釁中國,令中國不得不有所回應。中國的海監船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被派往釣魚島海域以宣示主權的。
 
過去,中國的海監船很克制,只在釣魚島12海里之外巡航;今次會否駛近一些,還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今次擦槍走火的機會已比前大增。
 
形勢朝這個方向發展,對日本也沒有好處。日本政府之前阻止東京都「購島」,就是不想事件擴大,現在日本政府竟赤膊上陣,把「購島」事件從地方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所為何事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民主黨內地位並不穩固,為了角逐連任,必須有點政績。但日本的經濟十多年來都沒有起色,可吃的藥已試過了,野田佳彥自知無能為力,唯有借「購島」做文章,為自己臉上貼金。(二)香港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後,日本國內民族情緒高漲,日本政府不能沒有一點表示。(三)美國要重返亞洲,需要亞洲有緊張的形勢,才出師有名。不排除美國有派「定心丸」給日本,否則日本應不會有這麼大的膽量。
 
至於中國方面,中央政府亦受到民間反日情緒的壓力,過度忍讓會被視為領導無能,在黨內權力鬥爭時吃虧。在當前經濟失速,民情不穩的形勢下,執政者很容易傾向以對外矛盾去轉移人民的視線,以換取迴旋的時間。
 
現在表面上劍拔弩張,但由於打仗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應該可以在雙方都擺過姿勢後,就可以平息下來。不過,有時戰爭也會因某些偶然因素所觸發,中日人民都不應推自己的政府走向戰爭。
(轉載自2012年9月14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