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總未能捕捉升市機遇?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
筆者經常在一些場合及飯局,都會遇上有人向筆者詢問樓市的狀況,以及對後市的看法。以筆者的經驗,無論是看好還是看淡,甚至有具體的論據去作分析,但當大家談論到「應否入市」的結論時,始終要視乎對方現在是甚麼光景,否則只會淪為「為辯論而辯論」。
舉例說,一位大量持貨的投資者,在樓市高峰期時,因其資產估值高,而且當時的借貸環境亦較寬鬆,因此他可以從銀行手上借得大量資金作槓桿投資,享用低息買入物業。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面對過去幾年的經濟困境,樓價持續下跌,加上高息的壓力,有些投資者的本業生意日益艱難,加上投資失利,多重夾擊下,可謂心力交瘁;所以,他們絕對看不通,也看不好樓市,任憑筆者有大量強而有力的理據,他們都不可能認同;當然更遑論可以看通後市的發展,成功捕捉樓市轉升的機遇。對於這一類人,筆者寧願用安撫方式的對答,無謂令大家繼續沉浸在負面的氛圍當中,影響了聚會的心情。
至於一些早前已經沽貨套現的投資者,情況可能就大為不同。他們大多手上持有大量資金,因為過去幾年投資環境風高浪急,所以資金只放到定期存款。幾年來輕輕鬆鬆去做生意之餘,也伺機休養生息,悠閒生活,樂在其中。直至近期,市場形勢開始改變,大量資金湧港,銀行的同業拆息不斷下滑,他們開始將資金由定期存款轉出來,去找尋其他投資產品。
這些投資者對樓市的未來,當然會看得樂觀又輕鬆,更會覺得樓市處處是機遇。眼見目前住宅樓價平均已累積下跌三成左右,工商鋪物業更加跌了五至六成,但兩個市場的租金水平都向上,回報比定存高得多。所以,跟這類人分析當前的樓市走勢,也可以比較理性。事實上,他們也不太在意「樓市未跌完」、「經濟環境仍未浮出水面」等負面的說話,因為對資金沒有太大的憂慮,心胸可以更廣闊目、目光可以更遠大。
上星期,筆者在公司舉行的樓市分析新聞發布會中,提到看好下半年樓價可以轉升5%,並且羅列出很多理據,包括香港經濟正在改善、入境遊客數字倍升、息口大幅回落、人才及學生源源不絕來港等。過了數天,外資大行摩根史丹利也發表報告,指樓市將進入上升周期。樓市今年由谷底回升,已非天方夜譚;那些目光遠大,選擇在此時入市的人,絕對有機會成為今次反彈的大贏家。
【刊於2025年6月24日《地產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