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生意難做 香港唯有迎難而上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日前在香港舉行,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呼籲香港積極參與。他認為這樣既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還可以乘機實現更好的發展。

香港的商界亦希望一帶一路能為香港帶來新商機,以填補歐美方面的流失。然而到這一刻,香港商界只是有興趣出席研討會,卻甚少在一帶一路地區作實質投資。原因是當地營商環境遠比歐美地區惡劣,商界擔心自己無法適應。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主業是地產中介,可是大部分一帶一路地區都缺乏成熟的房地產市場,交投量未足以養活全職的專業經紀。其中條件比較好一些的地區,如越南、印度、杜拜等,公司雖願意花錢作新嘗試,但卻無法找到願意接受派遣到當地打拼的員工。

員工擔心的問題很實際:譬如欠缺語言溝通能力;無法適應當地的維生條件與生活習慣;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等;而更重要一點是沒有信心可以為公司在當地做出業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公司許以高職厚祿,亦無法令員工動心。

我與其他商界朋友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大都認同國家的一帶一路部署,覺得中國的確應把過剩的基建能力輸出去一帶一路發揮作用。不過,這將是一種國家行為,而非商業行為。因為扶助這些落後國家,所能換來的主要是政治利益,而非金錢上利益,商界難以在這類活動上擔大旗。

此外,一帶一路已被西方國家視作中國對抗西方的一條重要戰線;港商擔心,若果自己在一帶一路上太過積極,會損害自己與西方的生意夥伴的友好關係。譬如,若與伊朗做生意的話,就很有機會被美國作全球性的制裁。

其實,香港現時的主體生意是來自西方的發達地區,他們的生意量大,做一單可以頂十單一帶一路的生意。做慣大生意的香港商人,沒有太高積極性去發展一帶一路的小生意。

再者,一帶一路的國家大部分體制落後,不容易與香港現有的體制對接,以致香港在法治上的優點不容易發揮,反而可能需要降格去加以配合。這些都會令港商不容易適應。

與一帶一路地區做生意的港商,往往不容易買到保險,又不容易拿到銀行信用狀,所需要冒的風險比與發達地區做生意大。商人願意冒風險的前提是要利潤夠吸引,可惜在一帶一路做生意的利潤並不高,如是令港商對發展一帶一路的生意大都不太起勁。

現時的問題是,香港原來與西方的生意關係,無可避免會因中美衝突而受到制約,往後的發展空間不多。港商為了長遠利益,即使一帶一路的生意不好做,也只好迎難而上。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3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