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若停止賣地 政府收入何來?

昨文建議內地政府在「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時,可以參考特區政府曾經用過的「孫九招」。這套由當時房屋局長孫明揚設計出來的政策,曾成功扭轉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惡性循環,從而轉向復甦。

有內地朋友跟我說,這套政策在內地行不得,因為它的主體政策之一是要政府暫停土地供應;但內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賣地收入;若然停止賣地,地方政府的收入何來?難道叫地方政府停擺?那豈不是天下大亂?

不過,我依然認為,施政必須對症下藥。按七月份政治局會議的提法,房地產政策要「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而這個重大變化就是從供不應求變成了供過於求。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若是繼續賣地,豈不是會令供過於求的情況進一步惡化,無助問題的解決。因此,我認為停止賣地是適時房地產政策的必要組成部分。現實是就算地方政府繼續賣地,也不容易找到開發商自願承接。

至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那就只能靠中央撥款,以解燃眉之急。至於中央政府的錢何來,那就唯有靠赤字預算;全世界幾乎所有政府都是這樣做的,中國政府沒有必要綁手綁腳?

美國政府不夠錢用,就會發債;債券若沒有人買,就由聯儲局來買。聯儲局買了債券,就可把債券視作手上的資產;有資產就可以發鈔,錢就可以源源不絕地創造出來。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要發鈔根本不用學美國那樣,利用聯儲局來故弄玄虛,只須把國有的資產貨幣化便是。中國有那麼多的國企與央企,佔據了經濟的重要領域。它們在社會上的壟斷性強,盈利能力高,而股權又大部分持在國家手裏。國家不難透過銀行系統,把這些資產貨幣化。

除了國企之外,政府在全國還擁有各式各樣的建設與歷史遺產,有需要的時候都可以將它們貨幣化。這類連資本主義國家也做得到的事情,有社會主義成分的中國自然更有條件做得到。

在金融海嘯期間,聯儲局利用QE,不但協助缺錢的政府繼續運作,還可以透過買債、買股、買按揭政券,去支持面臨破產的企業與地產投資者。這樣才令美國社會可以穩定下來,並逐步走出全融海嘯的陰霾。

現時,中國的房地產問題已由開發過度,演變成大量資金被套,資金沒法循環運用的金融危機,若是處理不好,可演化為信貸收縮,以至經濟衰退。面對這樣的形勢,政府必須果斷地及時行動,推出改轅易轍的大膽措施,才有機會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