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成績真的不重要嗎?

一名17歲應屆中學文憑試(DSE)男考生,日前在取得成績單後,留下遺書,跳樓自殺。遺書內容透露對放榜結果失望,以及對香港教育制度顯得不滿。他從家居附近一棟樓宇的15樓墮下殞命,跳樓時還身穿校服。

據警方透露,墮樓青年來自單親家庭,與父同住啟業邨,日常生活由父親照顧。死者父親到場認屍時悲痛高呼,「仔啊,老竇都冇逼過你。」

其實,這樣的事情香港每隔幾年都會發生一次,社會對此早有警惕,所以每年DSE放榜前,相關官員與社會領袖都會作出呼籲,提醒考生,文憑試只是一時的成績,不是學生未來人生唯一決定因素。在人生路上,將來仍有很多不同的成功機會,希望考生不要輕易氣餒。

然而,這邊廂雖不斷呼籲,那邊廂仍是不斷有人自殺。原因是我們的社會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我們看看傳媒如何報道DSE放榜與有考生自殺事件,就知道社會有多虛偽了。

傳媒一方面說香港考試成績不「重要」,卻把放榜成績放在報紙的頭版來報道。頭版代表「不重要」嗎?而且還不是個別報紙,幾乎份份報紙都這樣處理。相反,考生自殺的新聞卻只放在內頁,標題字體只及報道放榜成績字體的四分之一。雖說人命關天,但傳媒並沒有對不合理的制度乘機提出控訴,而是繼續向成績不佳的學生間接施壓。

DSE成績好的學生被稱為狀元,派成績一如金榜題名,個個負笈名大學,將來可以做醫生、做律師,前途一片光明。至於成績差的,則只能不自願地參加「遺材賽」,獎金和獎盃都不一樣。

這些情況難道學生不知道嗎?叫他們怎可能不感到考試的壓力?

我讀中學的年代,社會比較實事求是,無論學校與家長都會告訴我們考試非常重要,足以影響一生,必須全力以赴。我讀的那間學校,更是由中一就展開淘汰賽,每升一級,就有三成學生要被淘汰。這樣做雖然很殘酷,卻可以提升我們承受壓力的能力。

我讀的是私立學校,學費昂貴,同學亦不是個個家境富裕,父母要供書教學都很吃力,自知不是讀書材料的學生,都會及早另作打算,改去學一門手藝,做廚師也好,做三行也好,雖然做得會比文職辛苦,但一樣可以養妻活兒。身邊的長輩不是都在這樣生活嗎?還不是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有錢無錢都得一嘗同樣的人生滋味。

正因為我們比較早就可以接觸到赤裸裸的現實世界,而且沒有人會對理想世界有過多的吹噓,我們不會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盼,在面對逆境時,往往有更高的承受能力。所以我贊成多點讓年輕人去經風雨見世面,這樣他們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

(轉載自 am730  C觀點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