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單位有一定市場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

4月份新盤市場交投重上1000 宗的水平,單月已相當於今年首季交投量的總和,原因是疫情開始緩和,限聚令陸續放寬,市民的心情明顯改善,大家都願意出外消費。積聚了幾個月的購買力大規模爆發,二手市場率先轉趨活躍,發展商有見及此,立即部署推出全新項目,銷售成績亦自然相當理想。

政府4 月份推出屯門大欖限呎地,其中加入的限制條文是要求發展商興建的單位最細面積不可少於280 方呎;原本此乃政府的好意,希望市民居住面積不用太過狹窄。不過,政府不要忘記,在目前土地不足之時,很多人都未能擁有自己的物業,加上樓價高企,加大面積只會令部分市民上車更困難!香港是自由市場,私人住宅主要依靠發展商負責,筆者的公司是經營地產代理業務,其中一部分的生意是幫發展商銷售物業,在這幾十年之間見證了發展商不同的銷售方法及策略。在不同的年代,發展商有不同的演變,設計單位的面積需要迎合市場的需求,每個項目發展需時大約4 至6 年,有一些項目需時更為長久。過程中,發展商會觀察市場的需求,從而配合設計單位面積的大小。

限制納米樓供應 或適得其反
筆者亦見證過發展商在過程中更改單位面積,主要是迎合客戶需求的變化,否則定位錯誤就會造成銷售困難。近年,市場確實湧現了很多納米單位,原因當然是有市場或將貨就價,讓市民更容易上車或提供更多選擇。當沒有需求時,這些納米單位就會滯銷,政府不用太過有為去限制,這樣的做法會適得其反,令一些原本剛剛有能力入市的買家會被拒諸門外!

【刊於2022年5月10日 明報MONEY TUESDAY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