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需要怎樣的發展土壤

中美貿易戰剛開始,中國就處於劣勢,處處捱打,沒法採取主動,原因是我們在科技上仍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需要依賴美國的地方仍很多。現實是,美國若是不與中國做生意,美國人只需要把生產基地調換到中國以外的地方,不外是生產成本高一些罷了。但若是中國不與美國做生意,中國的某些高科技生產就可能立即停頓,因為有很多關鍵性的零部件都是從美國進口。現時中國發展得相對超前的互聯網經濟,都是建基於美國的網絡系統與工作平台的,美國隨時可以在這方面廢中國武功。
 
中國要擺脫這種劣勢,不光靠民族情緒高漲,團結一致,把口號叫得響亮一些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我們必須找出中國科技落後的內裡原因,明白中國的科技發展缺乏甚麼土壤與氣候,才能對症下藥,令中國有條件成為一個真的科技強國。若是沒法改變大環境,只是靠集中優勢兵力,在個別地方作突破,那是不可能全面追上美國的。
 
無可否認,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進步很大,進步的基礎是與國際接軌,可以享用其他先進國家在科技發展上的既有成果。若是單靠中國在現有的體制下去獨力探索,我們的科技水平根本沒法支撐現時的經濟發展需要。
 
中國的科技發展滯後,可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知識產權保障不足。中國民間素來對知識產權不尊重,能抄就抄,偷用了再算。近年雖訂了一些保護知識產權的法例,但因為法治水平不足,官權、財權大過法權,並未能令產權擁有者真正放心。結果所有創新的人都盡量保密,不肯與其他人分享,令創新的知識的擴散速度大減。此外,在知識產權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個人的創新衝動就會被遏抑,覺得與其去搞發明,不如想辦法發達。
 
(二)中國的民族性重視實用,不重視純理論的抽象思維。中國人可以很快把理論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令知識可以很快產生經濟效益;但由於不重視純理論研究 (常需要孤軍探索一段很長的時間,都看不到實際效果),很少能在理論層面有所突破。然而,沒有牛頓力學,難有工業革命;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類亦難進入原子能時代。中國要在科技上有所成就,必須遏抑實用主義,讓純理論研究既能在精神上獲得推崇,亦能在物質資源上獲得支持。
 
(三)教育理念與制度都嚴重落後。中國人以前是學而優則仕,現時是學而優則商;總覺得最好是做官,其次是做老闆,再其次是做專業人士。所以中國人讀書都以求分數為目標,以便透過高考進入名大學,結識一班對將來事業發展有幫助的準成功人士。這條路不用冒太多風險,飯碗較有保障,家長學生皆趨之若鶩。誰要是為了探索真理而另闢途徑,誰就難得到建制支持,不容易有發展機會。
 
(四)集體主義的威權常妨礙個人的學術自由。中國領導人以為自己甚麼都懂,樣樣事情都喜歡插一咀,經他一說,就成了學術禁區,其他人就不便妄議,因而制約了學術自由。但科技創新卻需要一個個人意願受尊重,個人自由受保障的大環境。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