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用來參考非代替決策

在土地大辯論期間,特首表達了她對用填海方式去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想法,惹來持反對意見者的強烈批評。反對者認為:特首作為香港政府的最高負責人,若是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進行諮詢期間已發表傾向性這麼強烈的意見,會影響民眾的取態,破壞諮詢的客觀性。
 
這種批評不無道理,所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立即出來澄清,說特首的意見不會凌駕小組的報告。政府方面並沒有出來否定黃遠輝的說法,顯示特首今次這麼早就出來表態的確不太恰當,起碼在現時的政治氣候下並非聰明的做法。這會為反對派提供發難的藉口,破壞諮詢結果的公信力。
 
不過我對坊間把諮詢功能過度放大,並想藉諮詢來代替政府決策的做法並不認同。這只是反對派企圖藉民意來奪取話語權的手法。把官員在諮詢期間發表意見視作大逆不道,實在過度上綱上線。即使在西方民主社會,諮詢亦有別於公投,公投亦有別於議會的決定;而行政首長亦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行政首長完全有權選擇,究竟自己該在諮詢期間扮演積極角色還是低調角色。
 
以特朗普為例,他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向態度鮮明,絕不會因民間有反對聲音就不再高調堅持自己的看法。當他要推行他的政策時,他會「遇父弒父,遇佛弒佛」,從不介意社會上的批評意見。即使是他親自挑選的高級官員,只要對他的施政有微言,他亦會第一時間把他們撤換。林鄭只不過講講自己的傾向,比起特朗普那種氣勢凌人的強推手法,真是小兒科。
 
特朗普對批評他處理不當的傳媒絕不客氣,罵他們沒有公信力,專門發布對他不利的假新聞。在記者招待會上對不配合他政策的傳媒不瞅不睬,公然拒絕回答他們的提問,不邀請他們參加政府的「吹風」活動,擺明就是親疏有別,向不合作的傳媒施壓。林鄭的所謂「好打得」,與特朗普尚相距十萬八千里。
 
其實即使是民主社會,憲法亦留有空間讓行政首長可以積極推動他屬意要做的政策。他可以公開諮詢民意,亦有權藉諮詢來凝聚對自己有利的民意。一個好的政治領袖,都懂得帶領民意,而不是只懂得跟隨民意。以房屋政策為例,本身牽涉的問題極為複雜,如果政府不作引導,根本不可能會達到有建設性的共識。以黃遠輝的回應來看,他似乎對諮詢的功能理解得太過簡單,且比較重視自己的開明形象。他似乎相信,政府真的會以他的報告來做決策。
 
林鄭今次的失誤,不在於她在諮詢期就表達了,她傾向以填海去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而在於她對今次諮詢的定位思慮不周,舉棋不定,一時想客觀地了解民意,一時又想出來領導民意,但一遇到阻力又不再堅持。其實,當黃遠輝說,特首的意見不可能凌駕小組的意見時,她應該出來說,政府一定會參考小組的報告,但小組的報告亦不能凌駕政府的決策。
 
說到底,諮詢的目的只是為政府作判斷提供參考,並非代替政府作決策。諮詢小組從來都不是一個決策機構,只是有人想借諮詢把小眾的圖謀強加於大眾身上罷了。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