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為何失靈

內地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曾強制推行一孩政策,以減少人口增長對社會造成的壓力。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看得到,這不是一項可以永久實施的政策,因為如果一對夫婦只可以生一個孩子,豈不是每一代人口都會少一半以上(總會有些人沒法找到結婚對象)。到最後,只剩下一對夫婦,生完一個孩子之後,這個民族就此告終。
 
推出一孩政策後,中國的年出生人口,由2,600萬水平下降到1,700萬水平。0–14歲的人口比例從80年代初的33.6%水平,下降到近年的16.5%。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15.5%,超過國際公認的人口老化紅線。發展下去,中國的下一代不但要供養父母,還要供養祖父祖母與外祖父外祖母。這與子女是否孝順無關,當上兩代老到失去工作能力之後,社會總不能不理他們死活。他們一定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妨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因此,有識之士早在世紀初就敦促中國政府及早放棄一孩政策。中國政府雖然在理論上明白這個道理,卻遲遲未有行動。據說是受到負責強制執行一孩政策的官僚系統的強烈反對。原因是他們過去一向都在利用手上的這種權力來換取私人利益。如果一旦不用強制,他們可能連工作也會失去。所以政府先得為這批人安排新工作,才可以放寬人口政策。
 
結果,弄到2016年初,中國才全面落實兩孩政策。然而,一如我預料的那樣,政策放寬後,中國的出生率並沒有急劇上升,反而有進一步下降的跡象。
 
如果2016年才放寬政策,新生的孩子可能要2017年才陸續出世。政策的效果應可以在2017年的統計數字中顯示出來。但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字,2017年出生的人口有1,723萬,比2016年的1,786萬少了63萬,而出生率更由千分之12.95降到千分之12.43。
 
據國家統計局的解釋,這是因為符合生育年齡的女性人口有所減少。這分明不是理由,因為女性失去生育能力是漸進的,但政策放寬後的生育空間卻是倍翻的;更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對生育的態度已出現了徹底性的轉變。
 
過去,中國的人口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多生孩子可增加家庭的勞動力,增加家庭的產出。此外,如果村裏人多勢眾,就更有能力與鄰村爭奪資源,尤其是水資源。幹農活,只要有力氣就可以,所以人多就有優勢。但現代化之後,知識含量高的工作,回報遠勝過光靠體力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光會多生孩子的好處,不如把資源集中用來培養好一個出色的孩子。在現代社會,孩子已不能天生天養,而是需要悉心照顧,花費培養。生孩子足以造成家庭的沉重負擔,影響兩口子的生活質素。所以新一代都不如上代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還有一種更令人擔心的現象,是教育水平愈高的人生育率愈低。原因可能是教育水平高的人對下一代的生活環境與發展前景的要求都很高,他們選擇生育的時機會更挑剔。此外,教育水平高的人收入高,導致生孩子的機會成本亦會比教育水平低的人高。中國的教育水平近年大幅提高,導致中國人在生育態度上遠比之前謹慎。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