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修路 只能因陋就簡

有做工程的朋友看了我昨天的文章後,提出疑問:怎可能用一億多元的人民幣,就能修出635公里的公路?而且還是在山區?
 
他的質疑沒有錯。因為他是以香港的標準來作評估的:但在山區的窮鄉僻壤,一切只能因陋就簡,否則甚麼事都會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告廢。
 
我們在山區建的是一種極原始的土路。我們只是用推土機,把現有的山徑擴闊推平,把過於陡斜的路段延長,用「之」字的方法降低路面的傾斜度。我們並沒有僱用合格的施工單位,而是自行租用推土機,就地聘用工人施工。我們只是在遇到大面積的巖石時,才請專業的爆破公司進行爆破。
 
我們沒有資源用柏油或混凝土把路面硬化, 只是先鋪一層碎石,再撒上沙土就算完工。此外,我們亦沒有為所有沿途的斜坡進行加固,而只能選一些風險較高的路段,做些排水及護土工程。
 
其實,中國政府對修建村社公路是有一套標準的,無論是路面的傾斜度,還是迴轉時的彎度,都有起碼的要求。但我得承認,我們所建的路,並未在所有層面符合國家要求。不過,我們事前已把情況與村民及監管官員商量,取得折衷方案後才施工的。
 
讀者可能會擔心,我們修建的工程,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將來會出現意外,造成傷亡。這當然有機會,但我們做事只能按實際條件去做,不能只照千篇一律的教條去做。照我所知,台灣當初建橫貫公路時,亦一樣因資源不足,而沒有完全處理好沿途的斜坡。
 
由於我們堅持村民必須出資一成以上,因此,我們的預算亦受制於村民的負擔能力。我們相信,村民出錢後,會有更強的參與感,以後才會更愛惜這條路,並願意承擔維修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施工時只好因陋就簡,採取了很多折衷方案。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恰當的。村路修建好後,村民的受惠是十分明顯的。對比之前需要行山路,現在所遇到的風險遠比以前少。
 
過去,村民為了縮短路程,曾在多處懸崖上搭建了幾條木梯。這種幾乎垂直的木梯,人行還可以,但背負着貨物就容易出意外。曾有村民為了把家中養大的豬帶出城裡賣。豬不會爬梯,村民只好把豬背在身上一起爬。中途豬隻拼命掙扎,結果連人帶豬一起掉落懸崖慘死。路通了之後,這類傷亡就減少了很多。現在,不但農產品可拿到城裡去賣,孩子也可以出城讀書,可以靠知識去改變命運。
 
此外,通路之後,村裡的光棍娶到媳婦的機會也得以改善。之前,外邊的婦女根本不肯嫁入深山窮村。曾有村民的子弟,出外打工識了女朋友,帶她回家見父母,女朋友一知道他家住得那麼遠之後,就不肯再來往。現在每年都有村民騎着摩托車,帶準媳婦回家鄉,村?多了很多生氣。
 
通路後村民最開心的,是可以向政府申請安居補貼。原先政策是容許村民把修建房屋的材料支出向政府申請津貼的,金額約有五萬元。但由於運輸費比材料貴三倍,村民都不敢申請。通路後,村裡很多人都修建了新屋,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
 
由此看來,與其為了符合標準而放棄修路,不如用折衷的方案先把路修起來,即時為村民帶來方便;待村民的經濟條件改善後,再把土路「升呢」。
(轉載自am730C觀點2017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