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抬頭的歷史原因

李嘉誠先生擔心,民粹主義的抬頭,足以在五、六年內,令香港面目全非。然而,民粹主義抬頭並非香港獨有的現象,全球如是,而且不似會在五、六年裡退潮;看來這鐘擺不擺到極端,都不會回頭。
 
世界無疑在變,但香港的變,會比其他地方更明顯。因為,在回歸之前,香港仍是世上少有的精英主義頑強根據地;現在突然要讓位給民粹主義,年長一輩的人,一時間自然難以適應。
 
在回歸前,港英政府作為殖民地的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方便自己「剝削」與「奴役」殖民地的人民,當然鼓吹精英主義。因為,精英主義的最根本的內容,就是認為世界應由擁有知識、財富與地位的人來主宰。
 
當時,英國人在香港是勝利者,擁有「世襲」的統治地位。他們認為,這種地位象徵著他們比殖民地人民更有知識,更有能力;只有他們才會有意志和魄力令香港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城市,香港人才可過文明人的生活。沒有英國的統治,香港人可能只是一批拖長辮,吸鴉片的愚民。
 
英國人是在知道中國一定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後,才在香港放棄精英主義,逐漸引入民權意識的。彭定康來港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打碎由英國人自己搭建的精英主義理念。他講「公平」、「公正」、「公開」,就是不容統治精英說了算,要統治者向人民交代,讓人民評議,及提出自己的訴求。
 
其實,在英國本土,人民早有這種權利,那為甚麼到了最後一任港督,才來香港推廣民主意識?目的就是不想自己以前搭建的管治基礎被北京利用,就是要香港面目全非,不容易五十年不變。
 
香港議會中的功能組別成分,原先是英國人設計出來的精英管治的典範;彭定康親手把它打個稀巴爛;他讓接待員也可代表任職的專業界;一時間考取了專業資格的精英,在社會上的優越地位頓失,民粹主義自然抬頭。
 
「平等」,歷來都是最容易被一般人所接受的政治理念。人人有權投票,每票價值相等,很快成了香港市民在政治上的價值尺,並以此來衡量政治上的是非曲直。
 
然而,在現實社會,人是有差異的。有些人教育水平較高,有些人較有洞察力,較能看到社會的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選舉制度應為這樣的人打開渠道,讓他們有機會進入議會,為社會代議,制訂恰當的政策。
 
可惜,普通人更容易看到的,是表面利益與即時利益,導致政客為了當選,只好遷就選民的短視。這是香港社會政策日趨民粹化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全世界都在發生,只是香港不久之前還在奉行精英主義,所以大家才感覺強烈,才有面目全非之說罷了。
(轉載自2014年3月2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