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炒家絕跡 樓價照升

自3個月前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政策後,短期轉讓已不可能有利可圖,樓市已不見有炒家活動。可惜,樓價卻沒有因此而回落,反而節節上升。
 
起初,人們懷疑能最快地反映樓價變化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搞錯了,不然怎會出現沒有炒家樓價照升的現象?但隨著高價成交的案例不斷出現,人們不得不承認,不是中原領先指數錯了,而是自己主觀預期錯了。
 
事實上,春節一過,樓市旋即活躍起來,而且造價升得比假期前還要急,不少屋邨都創了97後的紀錄,有些屋邨,甚至破了歷史高位。期望新措施推出後會有平樓買的用家,可能又要失望了。
 
在新措施推出之前,社會上有很多人都以為樓價是給炒家炒高的,只要能有效地打擊炒家,樓市就能恢復健康,樓價亦會恢復至合理水平。但新措施推出後的樓市表現,恰恰證明樓市不是被炒起的,而是供求失衡的結果。炒風的出現是因為炒家看到樓價會升;先要出現樓價上升的客觀條件,才能吸引炒家入市。我們不應倒果為因。
 
如果炒家真有把樓價炒高的能耐,美國聯儲局應重金招聘香港的炒家去美國救市,何必搞量化寬鬆,累到全球金融市場大亂。現實是炒家只能乘勢興風作浪,卻不是決定市場趨向的基本因素。
 
導致近年本港樓市上升的基本因素有兩項:其一是勾地政策的缺失令市場的供應嚴重不足;其二是本港的樓市新增了一批實力比香港人還要強的內地投資者。
 
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政府已著手加以解決。來年的土地供應,可望增至能達3萬個單位。但要等這些單位落成,起碼是三五年後的事,遠水不能救近火,對樓市的即時降溫作用不大。
 
至於從內地來的投資者,香港現時沒有機制可以隔絕他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可能限制資金流動,亦不能規定來港的資金只准買股票,買名牌,唯獨不准買樓。香港能做的,只是不准以買樓作為投資移民的條件。但是,當一個買了香港股票的內地投資者成了香港人之後,難道他不用在香港有個居所?無論他是租是買,都會增加香港的住屋需求。
 
近年,大陸富起來的人很多,而且富得比香港人快。他們不但有錢買樓自住,還有錢買樓收租,甚至買樓後任其空置。這種情況已令香港的新一代根本沒法與內地客競爭。政府若是拿不出具體方法,在置業方面為香港人隔開內地客的競爭,香港的年輕人根本沒法自行解決置業安居的問題,而社會也會因而沒法達至和諧。
 
 
 
 
 
(轉載自2011年2月1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