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歡迎外來投資者 亦要照顧好本地人

香港豪宅的呎價,近期已超逾倫敦,成為世界之最。市場傳言,製造這類天價神話的,大部分都是內地來的投資者。他們受惠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手上的資金非常充裕。投資時所用的尺度,跟香港人不一樣;香港人覺得高得不可能的價錢,他們卻很樂於接受。地產商於是紛紛以他們做銷售對象,為他們作專場推介,反而冷落了本地人。
有人對這種現象很不自在,埋怨地產商唯利是圖,歧視本地人。有人甚至有保護主義的想法,覺得政府應有措施,限制外來投資者,以免他們奪走香港人在港置業的機會。
我覺得這種想法要不得。香港是一個自由港,我們的生存全靠可與外界自由往來。這種自由往來,不單是指貨品與服務,還包括資金與人才。如果連我們自己也帶頭搞保護主義,等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一定得不償失。
其實,有人願意來香港投資地產,應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比只是來香港買股票更值得高興。因為,投資在股市的錢不穩定,來得快,亦走得快,可能只是來作短綫投資的;但投資在地產的錢一般都比較長線,因為地產買賣的費用較高,需時較長,要走也不容易,看好香港長線前景者,才願意在香港投資。
不過,住屋是香港本地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外來的資金太多,可能會剝奪了本地人的置業機會。尤其是有部分內地人,買了樓之後只是間中來住一會兒,並不打算出租,那就不只搶走了香港人的買樓機會,連租樓住的機會也被搶走了。這樣發展下去,勢必影響民生,特區政府必須拿出新的政策,以應付市場環境的轉變。
政府首先可以做的是恢復定期賣地,主動地增加市場上的土地供應,希望藉此去平抑樓價的急升。不過,香港的土地資源有限,而內地的資金卻源源不絕,壓抑自己的地價去益外來投資是否值得,亦是一個疑問。況且,中國遲早會開放外匯管制,將來流入香港的資金。可能會如泄洪一樣湧來香港,我們哪來這麼多的土地去平抑樓價?
因此,如果發覺增加土地供應的效果不明顯時,政府就得在城市規劃上照顧一下本地人的民生需要。政府可以在賣地時,在地契條文中規定,將來發展出來的樓宇。只能由本地人購買與持有。只要這類土地的供應量夠多,地產商就得按本地人的購買力來訂價,訂得太高就會超越本地人的負擔能力,變成賣不出。
這種做法好像亦有點保護主義的味道,但香港的公屋與居屋亦一向對外來者有限制,故不算背離政府一貫的政策。至於外來投資者,在香港依然會有很多選擇,因為大部分舊地契都是沒有限制的,這樣,投資者與用家就可以各得其所。
(轉載自2009年10月2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