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供股值得跟嗎?

匯豐銀行在殖民地時代,在香港人心目中等同中央銀行,實力無可置疑。1965年銀行擠提,有困難的銀行無不把希望寄託在匯豐身上,希望匯豐出手,助他們避過倒閉的厄運。恒生就是藉此得以生存至今,不過從此成了匯豐的附屬公司。
 
或許向來只有匯豐打救其他公司、收購其他銀行,以至匯豐的管理層有一種強烈的情意結,在金融海嘯後一直不肯接受政府援手,並且拖拖拉拉,連向股東集資也像有損自己聲譽一樣。
 
匯豐在07年初已意識到次按危機嚴重,是首間為次按所帶來的虧損作撥備的銀行。如果當時真的知道問題嚴重,之後仍有大量集資機會,供股價訂在100港元一股之上,也不愁沒有人供;可惜拖到今天,只能每股28元價錢招供新股,還要被市場懷疑是否供得過。
 
我碰到一位教育界的朋友,他就正為這個問題而煩惱。他以前也買賣過股票,但並不成功,於是聽取專家意見,一味只收集匯豐。一積累夠資金就去增持一手匯豐,以為這樣,退休後的生活就會有保障。現在他的資產跟高峰期相比已不見了三分之二。他問我應怎麼辦?
 
我先勸他不要太擔心,這個年代資產蒸發三分之二的人比比皆是,巴菲特的表現也好不了他太多。因此,他未來的生活質素,不見得會比其他人差很多。不過,他把所有的投資都放在一隻股票上實在不安全,應趁匯豐反彈的時候減持,令自己的投資多元化。
 
銀行業是今次金融海嘯中受傷最重的行業,復元需時,短期裡都不會有突出表現。隨著經濟的收縮,市場對銀行業務的需要只能一併減少。加上政府對銀行業務的監管一定會愈來愈嚴,銀行的營運成本會愈來愈高,盈利難有增長。因此,金融股在股票的投資組合中,不宜超過10%。
 
我建議我這位朋友,先決定自己的投資組合中應持有多少匯豐,就不難決定要賣掉多少匯豐與它的供股權了。於我這位朋友來說,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減持,而不是如何供股。
 
對於那些手上持有匯豐股份並沒有過重的人來說,我覺得匯豐的供股計劃仍是值得參與的。因為,匯豐供股後,每股面值約有50元,供股價只是28元,有很大的折讓。再者,在眾多國際性的銀行中,匯豐的表現已優勝過很多歐美的一級大銀行。這足以證明匯豐的競爭能力比他們強,危機過後,匯豐有機會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令自己處於一個更高的領導地位。
 
當然,金融海嘯至今仍是餘波未了,買了匯豐的人要有心理準備,今後還要不斷吃驚風散。這表示,不能排除今後匯豐的股價會出現比現時更低的價位。不過,普通股民是不敢在這種恐懼時刻買平貨的。因此,對匯豐情有獨鍾的人來說,還是參與今次供股好了。
(轉載自2009年3月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