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如何看鐵票與游離票

傳媒在評論選情時有一種普遍的看法︰就是認為如果投票率低會對民主派不利,因為民建聯有鐵票,任何情況下都會出來投票,挺硬建制派。
 
我覺得這種分析過度簡單化,只能看作是民主派的宣傳策略。把對手的支持者說成是鐵票,即是說這批人沒有分析能力,不懂得獨立思考,只曉得一味死挺,並暗示這種盲票所反映的意見不值得尊重。這種取態其實不符合民主精神。
 
另一方面,如果把對手的票說成是鐵票,等如說對手的支持者已全部出來投票,而沒有出來投票的市民其實大部分是支持民主派的。因此,只要投票率高,民主派就會以更大的比率勝出。這種解釋,可以令民主派有雖敗猶榮的感覺。
 
其實,任何政黨都會有鐵票與游離票。對一個政黨的信念與要行的路線堅信不移的人,就可被視作會投鐵票的人;按政黨在不同時候的不同表現,每次可能有不同的選擇的人,就會被視作處於游離狀態的選民,每次都得努力去爭取。因此,不但民建聯會有鐵票,民主派一樣有鐵票,而且不會比民建聯少,否則民主派憑甚麼在選舉中勝出,大家都得先鬥誰的鐵票多,再鬥誰爭取游離票的能力強。
 
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的原因,與民建聯有鐵票無關;而是因為民建聯屬建制派,而民主派則主張改革;當社會比較安穩,人民生活過得去的時候,人民就會容易接受現有的、已建立起來的制度,不急於有大改變,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寄望政黨去做,連投票也懶得去投。因此,在這段時期沒有出來投票的人其實是支持建制多於支持改革的。
 
相反,當經濟不景,政府政策又失誤的時候,人們對建制就容易產生不滿,希望有所轉變。這個時候,人們有很多事情希望政黨去做,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出來投票,而且多會投票給改革派,以讓他們得勢,可以多做些改革。至於那些在這個時候也不出來投票的人,則可能有兩類,一類是仍可接受建制的人,另一類是對政治相對冷感,對民主選舉不存厚望的人,兩類都不屬於民主派的支持者。因此,民主派把沒有出來投票的人,也看作是自己的支持者的看法,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吧了。
 
現實是激進的改革派通常聲音比較多,容易令人以為他們已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但社會上大多數人是沉默的,他們的意見通常比較中庸、保守。如果這批人都出來投票,不見得一定對改革派有利。
 
因此,世上有些國家,會規定國民都得出來投票,不去投票的要罰款,目的就是不想讓少數激進派自以為可以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轉載自2008年9月1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