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習有別機構學習

應邀出席一個MBA舊生會的聚會,席間有人問我是否認為讀MBA沒有用。我問他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他說是看到經濟日報的一篇報道得知的。他還立即拿出一份剪報給我看,證明我確實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我知道我的某些言論可能傷害了讀過MBA的朋友的感受,所以立即向他道歉。我安慰他:我沒有讀過MBA,根本不可能知道讀MBA有沒有用,希望他不要為此耿耿於懷。我相信經濟日報有此報道,是因為他的記者曾出席過我在生產力促進中心的一次演講,我當時的確有說過,派員工去進修,譬如讀MBA之類,只會增加員工的跳槽能力,而不一定有助提升機構的學習能力。我當時這樣說,主要在闡明personal learn­ing &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的分別,並非刻意貶低MBA的功用。
 
香港確有不少機構,以為多送員工接受培訓,就可以提升機構的學習能力,但這只是一種錯覺。一個機構有沒有學習能力,取決於它在接觸市場、接觸客戶的時候,能否學到新知識,並藉此調整自己的營運模式去適應新環境。這些卻不能靠個別員工的能力而達至的,還得靠這個機構有沒有一套機制,能夠容許員工因應環境,調整既有的運作模式,作新的嘗試。
 
然而,社會上有很多機構的主腦人,都十分迷信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以為照著他們以前那套去做,就可以繼續成功下去。於是,他們僱用MBA,把他們那套模式程序化,規章化,以防範下屬不依照他們的那套去運作。
 
現實是這類防止犯錯的操控系統,只會使機構僵化,實質上剝奪了機構的學習機會。因為,沒有機會作新嘗試,何來新經驗?沒有機會犯錯,又何來新知識?這樣的操控系統,只會令機構停頓在原有的水平上,一旦環境大變,就無法適應,唯有被新生力量淘汰。
 
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老化的,要避免這種老化,關鍵就是機構自己有學習能力,而不是機構的員工有學習能力。為此,機構的主腦人必須相對無為,不能強要他的下屬只能跟著他的一套去做,這只會導致機構的發展停頓。
 
此外,機構的組織最好鬆散一點,不要太嚴謹,不然,機構就會變得僵化,不夠靈活,沒有機會去作新的嘗試。嚴謹的組織只會扼殺機構裡的多元性,變成過度單一化,當遇到重大環境轉變時,就會全軍覆沒,沒有死剩種。
 
可能,我遇見的MBA學生中,對這方面有認識的不多。他們只懂得優化程序以增加效率,卻不明白高效是建立在對獨特環境的配合上,環境一變,這種高效系統就更難適應,一如食蟻獸的長嘴,只優於食蟻,在沒有蟻吃的環境下,就只得餓死。
(轉載自2008年4月14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