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信貸危機 未完全暴露

很多人都簡單地把股市看作是經濟形勢的寒暑表,股市一回升就以為次按危機已經解決了,現實卻遠比此複雜。美國的問題是信貸過度,而且非昨天才開始。很多金融機構為了多做生意,經營手法已經遠離常規,已到了不擇手段,不顧後果的田地,「爆大鑊」已是遲早必然出現的問題。美國的地產經紀,做生意非常積極,你若是不肯賣樓,他們就游說你把樓拿去銀行加按;這樣,他們一樣可以收到銀行的按揭介紹費。所以,每當樓市上升的時候,地產經紀就四出游說業主加按。
 
中國人以清付債務為榮,但美國人卻喜歡借到盡。在美國人的思想裡,若果自己的房子可以多借一點錢去花,不借只是白白浪費了房子的信貸能力,降低自己本可得以改善的生活質素,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香港現時約有一半住宅業主,經已還清按揭貸款;但美國卻有很多業主,加按完一次又再加按一次,先把錢花完再算。我認識有位美國朋友,他突然收到一封財務公司給他的信,信裡附有一張大額的支票,告訴他只要他在寄給他的文件上簽個名,支票就可以兌現。剛好他打算與家人往阿根廷旅遊,結果文件還沒看清楚,已急不及待地簽名了。據說,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財務公司不少,有些還提供首年不用還款的安排。因為財務公司志不在等你慢慢還款,他們會把你簽了字的文件包裝,化成結構性的產品,拿出金融市場出售,立即可以連本帶利收回。歐洲的一些銀行,就是買了這類結構性產品而出事的。
 
美國的過度信貸,更主要是反映在信用卡上。只要消費者有能力還貸款的5%,信用卡公司就會視這個客戶有信用,可以繼續借。結果很多美國人都先使未來錢,完全沒有考慮過將來以甚麼方式去還款。美國人這種生活態度,在經濟向上的時候不會出問題,只要工作穩定,工資上升,還款能力愈來愈強,何妨多借些錢去享受生活?這對經濟持續增長當然有促進作用。問題是市勢一旦逆轉,工資水平下降,那就可能連利息也還不出。屆時銀行只好收縮信貸,負面的連鎖反應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次按危機爆發後,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開始下滑,如果連就業情況也跟轉壞的話,這會表示惡性循環已經開始,情況只會變得愈來愈壞,屆時,即使聯儲局繼續減息,亦一樣無補於事。經濟發展無可避免會出現周期性的起伏,美國可謂是惡因已種,惡果遲早出現。政府的調控只能減少其破壞性的程度,投資者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轉載自2007年12月04日am730C觀點)